我們都有和社會格格不入的時候,夢想城鄉在織一個網,接住貧窮經驗者的挫折和脆弱,重建自我與社會的連結。這張網,如果去年還是蜘蛛網,專注捕捉自己的故事;今年就是捕夢網,牽起大家的手,一起在夢裡修復、玩耍。
每個人都是這個網的一部分,透過多種藝術課程設計,從工作者、貧窮經驗者、友好組織、陪伴志工,牽起人與人的連結、自我與社會的連結,因著每一次的相處越來越穩固。
堂
20
280
人次
色彩繽紛的一年,透過童話故事主題設定,映照內心世界。一對一學伴機制迎接7位陪伴志工,接住更多元的生命經驗,深入陪伴彼此。
堂
15
105
人次
一些貧窮經驗者聽到創作,感到陌生、抗拒、擔憂,為了降低創作門檻,讓更多新夥伴融入,快樂畫畫課營造了輕鬆敞開的氛圍和主題,中心圍繞一張大桌子,對話像丟一個毛線球,有來有往,彼此關係更加緊密。
堂
14
64
人次
自由創作時間是還在實驗階段的課程,希望丟掉既有的課程框架,讓學員、想鄉之友,更未來可能是一般民眾找到屬於自己的主題,什麼都不做也OK。這是對自己負責的練習。
堂
5
25
人次
基礎加開課程,除了學員,也邀請友好組織工作者加入,鉛筆畫畫課是只有線條的世界,專注又隨性。
堂
7
35
人次
想鄉嘗試多樣的媒材,在創作裡玩一玩,肢體也是我們的媒材,透過引導,學員運用空間、台詞練習表達情緒,在戲劇的衝突元素都是安全的,探索彼此想像的邊界。
芒草心-女子約会創作課
新巨輪-好玩創作課
重修旧好-年末祈願創作課
社區實踐-戲劇課
27
堂
205
人次
累計
專為友好組織設計的創作與戲劇課,一起遊玩和探索。各組織的貧窮經驗者和工作者共同參與,第一次接觸創作媒材,練習故事述說、建立關係。
場
1
12
人次
認識議題從看見自己、接納差異開始。夢想城鄉從理解自己的困境出發,為高中生規劃營隊,在密集的兩天內,以類實境遊戲的方式,認識小組報告裡不同角色的差異,並看到自己真正的需求與渴望。
堂
9
114
人次
想鄉長期陪伴貧窮經驗者整理自己的挫折與生命,今年招募一般大眾,以為期9次的工作坊整理生命的亮點與暗點,希望更多人體驗過程的美好與拉扯,進而成為想鄉的長期陪伴夥伴。
8143
策展主題為「創作法術變變變!」,五大展區,圍繞在人和創作的關係,不只創造社會大眾認識協會的契機,也營造休息、創作和交流的場域。
人次
祝願這個社會有能力擁抱脆弱,包括自己的,
因而在展覽、講座、創作工作坊等活動中,
設計不同的引導和互動,照見彼此的需要。述說,也傾聽。
透過參訪、工作坊、講座分享,觸及到學生、上班族、助人工作者、藝術教育工作者等不同領域的參與者,體驗被陪伴的好經驗,修復自我。
171
累計
人次
議題交流
#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
#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
#台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所
#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
#花蓮長老教會大專學生中心
#萬華樣fun學平台
#台北當代藝術館
33
累計
人次
創作活動
#暖暖小船燈
#村長帶路
#抱抱內在小孩
#展示你真實的力量
#川業肉圓 #弘順青草店 #多餃舍#老濟安#涼粉伯#萬華太和餅舖#艋舺大豐
今年與在地店家從各自的生命故事與經驗中,一起織夢。原有的導覽方案逐漸轉型,透過想鄉熟悉的故事述說,汲取在地生活經驗,並逐步轉譯為連結重建課程的元素,增進不同族群對地方的共感。
#1場對談#2場工作坊#2間展覽#2場戲劇表演
參與非營利組織市集、培根市集,和6位參與學員一起分工擺攤,邀請議題社群和在地社區一起入夢。
238
累計
人次
議題交流
我們有想要傳達的價值,在與社區店家、NGO組織的角落串連行動裡,找到各自擅長的位置,往外圍擴大一點點,為弱勢撐起更大的空間。
參與「貧窮人的台北」,一個展間紀念創始學員輝哥的離去,一個展間邀請觀眾創作,沈澱心情。《口袋萬華》演出,一起思考差異如何共存。在工作坊,一起創作、彼此聊聊。弱勢串連的「家年華」中,我們用想鄉的方式陪伴大家。
除了現有方案機制,我們將開拓新的共融場域,讓新、舊學員有豐富的自我整理和人際連結。
捕夢網擴大,為既有合作夥伴規劃多樣化課程,讓藝術陪伴能應用在更多組織與群體間。
社會參與從有感開始!2023將跟數位實驗高中合作,規劃一系列的課程,先從認識、看見自己開始,再慢慢延伸到社會議題,進而提案發揮這個世代的影響力。
社區店家導覽改版,融入店家分享、手作工作坊,更著重生命經驗的交流。汲取店家及社區元素,串連到創作方案及青年培力,一起接住脆弱的經驗。